系统且深入地讲解各大营销模型:每个模型我会解释核心逻辑、适用场景、落地步骤、常见误用,以及至少一个能引发思考的真实/类真实商业案例(并从案例中抽出可借鉴的战术与反思问题)。篇幅会比较长,但每一部分都力求实用,并能直接拿去验证与落地。
一、AIDA(Attention → Interest → Desire → Action)
核心:把用户从“看见”一步步带到“买单”。
适用:单次转化强、漏斗清晰的广告/落地页/短视频脚本。
行动步骤(落地):
- Attention:标题/视觉冲击(记住 3 秒法则)。
- Interest:用一个切中痛点的利益点或故事留住目光。
- Desire:用社会证明、场景化展示把“想要”放大。
- Action:清晰、低摩擦的 CTA(单一行动、倒计时、免运费等)。
常见误用:只做 Attention(刷量花钱),忽略 Desire 的证明与 Action 的简化;或把 CTA 放在文章结尾但没有重复出现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Apple iPhone 发布会 + 落地页
- Attention:刘海屏、Sleek 视频在社交媒体铺开。
- Interest:演示相机、AR、性能对比——讲的是“你能做什么”。
- Desire:名人/媒体测评、拍照样张、生态联动(App)。
- Action:预购倒计时、运营商合约/分期。
反思问题:如果你不是 Apple,如何用 AIDA 在有限预算下复制“吸睛→强欲→马上下单”的路径?(答案通常是:精准利基受众 + 强社会证明 + 激励式 CTA)
二、AISAS(Attention → Interest → Search → Action → Share)
核心:互联网/社交时代的用户行为更常“搜索”,因此“Search”与“Share”很关键。
适用:品牌内容营销、社媒与搜索联动、产品评测类内容。
落地要点:
- 在 Attention/Interest 阶段就植入关键词与可搜索信息(产品名、功能、场景)。
- 优化为“可被搜索的内容”(SEO/笔记标题/长尾关键词)。
- 促进分享(Share)把传播闭环回到 Attention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一款小众护肤品在小红书的爆发路径
- KOL做真实体验笔记(Attention/Interest),笔记中写明商品成分和敏感肌测试(Search 友好),文章中附带购买链接与折扣(Action),用户晒用后对比图(Share)。
反思问题:你的产品是否“足够可搜索”?用户搜索到你的信息后,会不会直接产生信任或留存?
三、STP(Segmentation → Targeting → Positioning)
核心:把市场切成片,选择最有价值的一片并把定位讲清楚。
适用:新品牌定位、细分市场打法、定价策略。
落地步骤:
- Segmentation:按行为/需求/价值/地域/人口统计分群。
- Targeting:评估每个群体的规模、获利性、竞争强度。
- Positioning:用一句“在 X 人眼里,我们是 Y,因为 Z”的格式写品牌定位语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Nike vs. Allbirds
- Nike:定位为性能与英雄主义(运动表现、专业装备)。
- Allbirds:定位为“舒适+可持续”、面向城市通勤人群(更注重日常穿着与环保溢价)。
反思问题:你能否同时为两个群体做营销?若尝试,品牌会不会自相矛盾?
四、4P(Product / Price / Place / Promotion)与 4C(Customer / Cost / Convenience / Communication)
核心:4P是公司视角的组合营销;4C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转译。
适用:商品化策略、渠道策略、促销设计。
落地要点:
- Product:功能 + 包装 + 延伸服务(保修、退货)。
- Price:心理定价、分层定价、促销节奏。
- Place:渠道选择(直营/分销/电商/线下)。
- Promotion:活动、广告、PR。
转化为 4C:问“客户想要什么?成本是多少?方便程度如何?如何与客户沟通?”
案例(引发思考):Dollar Shave Club(订阅剃须刀)
- Product:基础但设计良好;
- Price:订阅低价,解决“经常购买”的痛点;
- Place:直销到家(减少中间商);
- Promotion:病毒式视频开启品牌认知。
反思问题:哪部分是“产品改良”能直接成为市场入口?你是否在为客户“节省时间”而非仅降低价格?
五、AARRR(海盗指标:Acquisition → Activation → Retention → Revenue → Referral)
核心:增长思维的全链路——从获客到传播,都要可度量。
适用:互联网产品、SaaS、APP、电商增长团队。
落地步骤与关键指标:
- Acquisition:渠道 CPA、点击率。
- Activation:首日/首周关键体验(注册→完成首个有价值行为)。
- Retention:留存曲线(DAU/MAU、次日/7日/28日)。
- Revenue:ARPU、付费转化率。
- Referral:邀请数、裂变系数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Dropbox 的邀请系统
- Acquisition:免费用户低成本获取;
- Activation:完成上传/同步体验;
- Retention:文件存储即高频使用;
- Revenue:付费扩容;
- Referral:邀请赠送免费空间(强裂变)。
反思问题:你的产品的“Activation”到底是什么?不是“注册”,而是用户第一次感到“价值”的那一刻——能否把路径缩短到 1 次操作内?
六、RFM(Recency / Frequency / Monetary)
核心:基于交易行为把客户分层,做精准运营。
适用:电商、零售、会员运营、促销策略。
落地步骤:
- 计算每用户的 R、F、M 得分并分层(A/B/C)。
- 设计差异化触达(高价值定制服务,低活跃促销)。
- 跟踪转化与 LTV 变化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电商节后客户复购策略
- 用 RFM 把大促中购买但只买一次的用户和长期高频用户区分,分别用“会员升级礼”和“再次购买折扣”策略激活。
反思问题:你用 RFM 分层后,是否验证了不同分层对促销敏感度的差异?是否有“被忽视”的中等价值客户能通过小激励变高价值?
七、飞轮模型(Flywheel)
核心:用产品体验与服务把每次成交变成未来增长的动力(口碑 → 新客 → 产出更多价值 → 再传播)。
适用:需要长期客户关系与口碑放大的品牌(SaaS、平台、零售连锁)。
落地要点:
- 优化每一环的摩擦(购买、使用、支持、推荐)。
- 用数据衡量“推动力”:客户满意度、净推荐值 NPS、重复购买率。
- 把客服/售后变成营销节点(解决问题变“品牌故事”)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Amazon 的飞轮(最常引用的例子)
- 更低价格 → 更多选择 → 更好体验 → 更高流量 → 规模降低成本 → 再投资价格/物流。
反思问题:你的产品在哪个点能把一次交易“变成传播”,并以最小成本让用户主动推荐?
八、Hook Model(触发 → 行动 → 可变回报 → 投资)
(来自 Nir Eyal 的《Hooked》)
核心:构建形成用户习惯的产品循环。四环节:触发(Trigger)、动作(Action)、可变回报(Variable Reward)、投资(Investment)。
适用:社交平台、工具型 App、内容平台。
落地要点:
- 触发:外部触发(通知)或内部触发(情绪)。
- 行动:最小化行为阻力(1 次点击)。
- 可变回报:不可预测的奖励提高粘性(信息流个性化)。
- 投资:用户投入越多,未来回访成本越低(内容、好友、偏好)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Instagram 的内容流
- 触发:通知/朋友分享;
- 行动:滑动和点赞极低阻力;
- 可变回报:每次刷新可能看到高质量内容(不可预测);
- 投资:用户发布、关注、保存,形成个人内容库。
反思问题:你的产品能提供“可变回报”吗?有没有把用户的“投入”结构化成下一次使用的理由?
九、Jobs-To-Be-Done(JTBD)
核心:用户并不是买产品,而是“雇佣”产品来完成“工作”(Job)。理解用户要完成的“任务”能带来更具洞察的创新。
适用:产品设计、需求挖掘、新品开发。
落地方法:
- 做深度访谈,问“当 X 情况出现,你想要完成什么?”而非“你喜欢什么”。
- 把需求按“功能性”“情感性”“社交性”拆解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原始的奶昔案例(经典JTBD)
- 司机买奶昔是为了解决“长途早晨通勤中填饱肚子、延长饱腹感且易携带”的工作,而不是“想吃甜品”。结果产品改进方向不是甜味,而是稠度与持久饱腹感。
反思问题:你有没有把用户需求表述成“工作”而非“特性”?若把“工作”换一个角度,产品会怎样变?
十、Blue Ocean Strategy(价值创新)
核心:不与竞争在同一条线上厮杀,而是通过价值创新创建无竞争或低竞争市场。
适用:差异化新品、价格弹性低的行业。
落地工具:四步行动框架(Eliminate-Reduce-Raise-Create)与策略画布(Strategy Canvas)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Cirque du Soleil
- 消费者既想看马戏又想体验戏剧化表演,Cirque 把两个领域的元素合并,消除了动物表演(降低成本与争议),提高了艺术性与成人票价,创造新的市场。
反思问题:哪些行业里存在“同质化博弈”?你能通过“消除/减少/提高/创造”打破行业规则吗?
十一、价值主张画布(Value Proposition Canvas)
核心:把用户“痛点—收益—任务”和产品“痛点缓解—收益创造—功能”精确对齐。
适用:新品定位、消息传达、落地页文案。
落地步骤:
- 列出客户任务(Jobs)。
- 列出客户痛点与期望收益。
- 列出产品对应的解决方案与价值。
- 迭代验证(访谈/小规模试点)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Slack 的价值主张
- Jobs:跨团队沟通更快;
- Pain:邮件繁琐、信息散落;
- Gains:即时、可搜索、集成;
- 产品通过“渠道+搜索+集成”直接击中痛点。
反思问题:你的价值主张是否能用一句话讲清“客户为啥要换”?
十二、增长循环(Growth Loops)vs 漏斗
核心:增长循环强调“输入→服务→输出→传播→更多输入”的闭环,会产生自驱动增长;漏斗更强调线性转化。
适用:平台型产品、市场营销需要长期稳定扩张时。
落地要点:
- 设计每个环节的“放大器”——如用户产生内容(UGC) → 其他用户被吸引 → 更多 UGC。
- 衡量循环效率(每个新增用户可带来几名新用户)。
案例(引发思考):YouTube 的 UGC 循环
- 创作者上传 → 吸引观众 → 广告分成/付费 → 创作者产生更多内容 → 吸引更多观众。
反思问题:你产品的“输出”是否天然成为传播的输入?如果不是,如何把“输出”设计成传播的种子?
每个模型落地时的共同方法论(可复用工具箱)
- 验证最小假设(MVP):把模型的关键假设做成最小实验(landing page、单次广告、A/B 文案)。
- 量化指标:为每一步设定 1-3 个主指标(如 Activation 的“首次完成关键行为转化率”)。
- 快速迭代与学习:每次实验 7-14 天,收集微证据再放大或停止。
- 混合使用:不要把模型当作宗教,通常组合使用(例如:STP 决定目标群体,用 AIDA 做素材,用 AARRR 衡量)。
- 留心“心理成本”:很多转化失败不是价格,而是“认知负担”或“操作复杂度”。
给你的实操清单(如果你现在要练习)
- 选一个你正在做或想做的产品/服务。
- 用 STP 写一句定位语(一句话)。
- 用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对应至少 3 个客户任务与痛点。
- 设计一个 AIDA 化的单页落地页(标题、痛点、证明、CTA)。
- 用 AARRR 定义 5 个关键指标并写出当前基线(或合理猜测)。
- 设计一个“最小裂变实验”(邀请 + 即时奖励 + 跟踪链接)。
- 做 1 次小规模测试(流量 200-1000 人),记录数据,调整。
用户裂变
我们上一部分系统讲完了营销模型的底层逻辑(STP、4P、AIDA、飞轮、RFM、5A、增长黑客等),这相当于你已经掌握了“营销战略层”的框架。
接下来我们进入更实战、增长驱动的阶段——用户裂变与获客渠道体系。这一部分我们将系统拆解为三个层次,从策略 → 模型 → 案例落地,并结合你“文创品牌 + 小红书私域 + 线下体验店”的业务特征进行定制化讲解。
一、用户裂变的核心逻辑:增长飞轮的“自我复制系统”
核心目标:让用户成为下一个用户的引擎。
🎯 一句话总结裂变逻辑:
“产品即媒介,用户即渠道,激励即动力。”
裂变本质是利用社会关系链放大传播,通过设计“利益 + 动机 + 场景”,让每一个用户带来更多用户。
二、常见用户裂变模型(从浅到深)
1. K因子裂变模型(病毒系数模型)
这是最经典的裂变模型,用于量化增长能力。
-
定义:
K = 每个用户平均邀请人数 × 邀请转化率
当 K > 1 时,用户总量呈指数增长。
当 K = 1 时,用户增长线性。
当 K < 1 时,增长停止。 -
案例:拼多多
拼多多的早期K值高达1.3,因为:- 每个用户平均邀请3人;
- 每位被邀请者转化率约45%;
- 激励机制:低价+红包裂变;
- 传播路径:微信群+熟人链;
- 结果:用户自传播成为主要增长引擎。
🧠 思考点:
你的“文创店打卡墙 + 朋友圈打卡印章 + 分享得礼”能否设计出一个高K值的传播链?
即——让顾客分享行为不止于“晒图”,而能主动触发他人参与。
2. AARRR 海盗模型(增长五环)
由硅谷著名增长黑客 Dave McClure 提出。
| 阶段 | 核心问题 | 常用手段 |
|---|---|---|
| Acquisition 获取用户 | 如何吸引流量 | 投放、小红书种草、SEO、KOL合作 |
| Activation 激活用户 | 如何让他第一次行动 | 优惠券、限时体验、首单礼 |
| Retention 留存 | 如何让他持续使用 | 打卡机制、会员体系 |
| Revenue 收入 | 如何变现 | 产品复购、会员充值、付费周边 |
| Referral 推荐 | 如何自传播 | 邀请奖励、社群裂变、积分赠礼 |
-
案例:Keep 健身App
- 获取:小红书笔记+B站运动视频;
- 激活:注册即送课程;
- 留存:每日打卡、成长勋章;
- 收入:会员订阅、课程付费;
- 推荐:邀请好友得会员天数。
🧠 思考点:
“正在爱文创”能否做出类似“文创挑战打卡”机制?
比如:“集齐五城印章,免费获限定百福图”——激活+留存+推荐三环同动。
3. SCARF动机裂变模型
从人性心理出发,解释为什么用户愿意分享。
| 动机 | 含义 | 实战裂变设计 |
|---|---|---|
| Status(地位) | 获得优越感 | 限定徽章、打卡榜单 |
| Certainty(确定性) | 结果确定 | 明确奖励:邀请3人即得礼 |
| Autonomy(自主) | 自主掌控感 | 用户自选奖励类型 |
| Relatedness(社交) | 归属感 | 打卡社群、好友PK榜 |
| Fairness(公平) | 公平感 | 公开规则、公平抽奖 |
-
案例:小红书“年度最in打卡挑战”
- 用户主动分享生活;
- 获得话题曝光、徽章与品牌周边;
- 以地位与社交满足驱动裂变。
🧠 思考点:
你能否用“文创城市探索”任务+徽章系统激发用户的成就感与归属感?
每完成一个城市打卡,解锁不同的文化印章与收藏成就。
4. RFM模型裂变进阶
RFM不仅能用于用户分层,还能精准设计裂变激励。
| 维度 | 含义 | 裂变策略 |
|---|---|---|
| R(最近一次消费) | 活跃度 | 新客裂变礼包 |
| F(消费频率) | 忠诚度 | 会员邀请制、好友返利 |
| M(消费金额) | 价值 | 高价值用户→限量礼品+优先体验 |
-
案例:星巴克
- 高M高F用户可邀请好友参加“星享卡分享活动”;
- 星巴克承担裂变成本,但获得大量优质新客。
🧠 思考点:
你的老顾客是否能成为“文化推广官”?
举例:“邀请3位朋友体验文创印章,即送限量徽章+定制明信片”。
三、用户裂变的三大主流形式
| 类型 | 特征 | 适用场景 | 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激励式裂变 | 奖励明确、行为驱动 | 新用户增长 | 拼多多、瑞幸咖啡 |
| 内容式裂变 | 内容传播触发 | 品牌曝光 | 小红书、抖音 |
| 社群式裂变 | 社交关系链驱动 | 私域维护 | 社群团购、小红书群聊 |
四、你的业务定制建议(针对“正在爱文创”)
| 目标 | 策略 | 关键动作 |
|---|---|---|
| 获客 | 打造城市打卡裂变任务 | 线下门店+小红书联动话题:“集齐六城印章赢限定礼” |
| 激活 | 首次打卡送专属明信片 | 店内扫码加入社群,领取“限量签章” |
| 留存 | 打卡等级制度 | 连续3次打卡解锁隐藏地图 |
| 推荐 | 分享赢积分 | 邀请好友来店体验,积分可兑礼 |
| 收益 | 文化礼盒限量发售 | 引导复购与收藏 |
五、预告:下一章《全渠道获客体系构建》
我们将在下一步系统讲:
如何建立从“自然流量 → 内容渠道 → 社群私域 → 线下体验”的完整获客矩阵。
包括:
- 线上:小红书 / 抖音 / 微信社群 / SEO / 公域广告投放
- 线下:门店活动 / 联名品牌 / 打卡传播机制
- 技术:营销自动化、追踪与数据闭环
获客渠道
非常好,你现在正式进入了企业增长体系的核心阶段——
🚀 《全渠道获客体系》定制化方案(正在爱文创专属版)。
这一章我们不是讲“怎么投广告”,而是从战略层搭建一个自循环获客系统:
“从公域吸引 → 到私域沉淀 → 再到裂变传播 → 最后复购回流”。
我将以你目前的业务结构(线下门店 + 小红书店铺 + 文创礼品产品体系)为核心,完整拆成 6 个部分。
一、总体框架:正在爱的全渠道增长飞轮
流量入口(公域) → 触达转化(内容) → 沉淀社群(私域)
→ 刺激裂变(活动) → 精准复购(会员) → 再次传播(品牌)
目标:
- 让用户从“陌生人”变成“朋友”,
- 从“顾客”变成“代言人”。
二、渠道战略地图(O2O 全链路)
| 渠道层 | 平台/载体 | 核心作用 | 关键动作 |
|---|---|---|---|
| 🌍 公域引流层 | 小红书、抖音、B站、本地生活 | 获取新客、提升曝光 | 内容种草、短视频矩阵、达人联动 |
| 🧭 内容承接层 | 小程序、门店二维码、活动页 | 促使行动、收集用户 | 打卡任务、优惠券、互动表单 |
| 🪩 私域沉淀层 | 微信群、公众号、社群助手 | 建立连接、深度触达 | 加群即送礼、限量活动预告 |
| 🔥 裂变传播层 | 社交关系链(微信/小红书) | 用户带用户 | 打卡返积分、邀请好友得礼 |
| 💎 会员复购层 | 会员系统、积分商城、CRM | 激活复购、品牌忠诚 | 城市任务、收藏激励 |
| 🪶 品牌再传播层 | 小红书+线下联动话题 | 提升UGC比例 | 打卡挑战赛、年度城市徽章 |
三、获客渠道全景图(六大类型)
① 内容型获客(种草为王)
“内容是流量的起点。”
- 平台: 小红书 / 抖音 / B站
- 策略关键词: 视觉统一 + 话题运营 + 场景种草
📌 实战打法:
-
小红书矩阵账号:
- 主号:品牌故事 + 打卡主题(例如 #城市印章计划#)
- 分号:门店日常 / 新品拍摄 / 设计背后故事
-
持续占领关键词:“城市文创”、“小众礼物”、“打卡墙”、“文化印章”
-
每周固定主题内容:
- 周一:新品上新
- 周三:用户打卡合集
- 周五:幕后手绘+制作故事
🧩 案例启发:
Manner Coffee 通过“店员手写纸杯语录”制造内容裂变,用户自发分享。
→ 你可以在“正在爱文创”加入「印章寄语」设计,让每次盖章都有故事可晒。
② 社交型获客(私域+口碑)
“社群是品牌的第二生命。”
-
核心载体:
- 微信群、朋友圈、社群机器人(可用企微SCRM)
-
策略:
- 以“兴趣主题群”替代“纯福利群”
- 群内活动不拼价格,拼参与感与社交价值。
📌 可落地方案:
-
创建「城市文化探索群」
- 郑州/成都/杭州分群
- 群任务:每周发布一座城市的隐藏印章点位;
- 打卡分享+晒照送积分;
-
群积分可兑换「限量明信片」或「百福图」。
🧩 案例启发:
得物App的球鞋社群,核心在于“共同话题”+“积分机制”,不是打折。
→ 你可以让社群成为“城市文化体验俱乐部”,让用户成为内容共创者。
③ 联名型获客(品牌协同)
“1+1 > 2 的曝光放大器。”
-
合作方向:
- 城市地标(博物馆、文旅局、独立书店)
- 同风格品牌(咖啡、手作、摄影)
-
联名形式:
- 联名打卡墙
- 联名限定章/明信片
- 联名活动(如“城市慢游节”)
📌 操作流程:
- 联名对象筛选(受众一致、调性相符)
- 联名主题共创(视觉+物料)
- 双方渠道联合发布(小红书+B站+线下活动)
- 现场互动 + 二次传播话题话题
🧩 案例启发:
喜茶 × 国家博物馆 × 故宫文创 → “喝一杯文化”概念大爆。
→ “正在爱文创 × 成都博物馆”推出《巴蜀印章计划》,即文化联名新入口。
④ 活动型获客(线下场景驱动)
“场景是转化的捷径。”
- 门店即传播阵地。
- 结合节日、热点事件做「限时打卡活动」。
📌 操作方案示例:
- 春节:「百福迎春印章节」
- 七夕:「写一封寄不出去的情书」主题打卡
- 国庆:「走遍六城集齐印章赢大礼」
📊 线下获客转化路径:
路人 → 打卡体验 → 扫码领礼 → 加群留资 → 二次传播
🧩 案例启发:
“言几又书店 × 城市打卡”让文化地标变成流量入口。
→ 你的打卡墙和印章区,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“短视频爆点生成器”。
⑤ 技术型获客(数据与追踪)
“可追踪的用户旅程,才是真正的增长。”
📌 技术工具组合:
- 微信生态:小程序 + 群SCRM + 积分系统
- 小红书投放监测:UTM+品牌词追踪
- 门店扫码系统:区分城市来源
- CRM用户画像:打卡次数、城市偏好、购买记录
🧩 案例启发:
Nike 用 Nike+ 跑步App 实现线上线下打通 —— 每次运动数据都成为营销入口。
→ 你可以通过打卡+积分系统,逐步沉淀出你的「文化消费者画像」。
⑥ 会员型获客(闭环回流)
“会员体系是所有流量的蓄水池。”
📌 会员分层体系建议:
| 等级 | 条件 | 权益 | 裂变任务 |
|---|---|---|---|
| 普通会员 | 注册 | 生日礼、打卡积分 | 邀请3人得礼 |
| 银卡会员 | 打卡≥3次 | 专属印章、优先活动资格 | 分享笔记上榜 |
| 金卡会员 | 消费≥500 | 限量收藏册、定制印章 | 城市推广官 |
🧩 案例启发:
星巴克会员体系:消费频率+任务积分 → 带动“自传播”。
→ 你可以做“文创收藏计划”,鼓励老客成为“文化推荐人”。
四、正在爱文创的专属闭环增长路径图
内容曝光(小红书/B站)
↓
门店体验打卡(线下互动)
↓
扫码入群(私域沉淀)
↓
积分+印章体系(留存+激励)
↓
好友邀请(裂变传播)
↓
城市任务(会员复购)
↓
UGC话题再传播(品牌增值)
五、衡量与优化指标(关键KPI)
| 模块 | 核心指标 | 衡量方式 |
|---|---|---|
| 公域曝光 | PV、关键词占位数 | 小红书热词追踪 |
| 转化 | 加群率、扫码率 | 门店+线上统计 |
| 裂变 | 邀请率、K值 | CRM系统记录 |
| 留存 | 活跃率、复购周期 | 小程序数据 |
| 品牌传播 | 用户UGC数量 | 小红书话题分析 |
六、结语:你的增长飞轮要靠“文化”驱动
别忘了——你卖的不是“文创礼物”,而是“人与城市的情感连接”。
所有的获客渠道都应围绕一个灵魂展开:
“让用户在情感参与中传播,而不是在奖励诱惑中转发。”
评论区